首页 > 头条 >

《两只蝴蝶》创作者牛朝阳回应“2亿收入”传闻:彩铃下载超2.6亿次,个人收益仅5000元

发布时间:2025-08-14 15:03:02来源:
《两只蝴蝶》创作者牛朝阳回应“2亿收入”传闻:彩铃下载超2.6亿次,个人收益仅5000元

近日,一则关于“《两只蝴蝶》词曲作者牛朝阳靠该歌曲赚取2亿元”的传闻在网络引发热议。8月14日,牛朝阳通过多家媒体回应称,该歌曲彩铃下载量虽高达2.6亿至2.8亿次,但作为创作者,他个人仅获得5000元收入,并透露这首歌最初是为异地女友创作的情感之作。

现象级歌曲背后的“收入悖论”

《两只蝴蝶》由牛朝阳作词作曲,庞龙演唱,发行于2004年12月1日,收录于庞龙同名专辑中。作为电视剧《281封信》的插曲,这首歌凭借“亲爱的你慢慢飞”“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”等朗朗上口的歌词,迅速成为现象级流行金曲。据统计,其彩铃下载量突破2.6亿次,庞龙也凭借该曲斩获“中国音乐电视内地歌坛十大新人奖”“中国金唱片奖”等多项大奖。

然而,牛朝阳的回应揭开了行业鲜为人知的一面:“两块一条的彩铃,下载量约2.6亿到2.8亿次,但作为词曲作者,我的收入从头到尾只有5000元。”他坦言,这一数字与外界想象的“天价收益”形成巨大反差,甚至有粉丝误以为他“靠卖盒带赚得盆满钵满”。

创作初衷:一首写给异地恋人的情歌

牛朝阳透露,《两只蝴蝶》的创作灵感源于一段真实的异地恋。2002年,他在电视剧《281封信》制作期间结识了女友杨桦,两人因工作分隔两地。为表达思念,他以“蝴蝶”为意象,创作了副歌部分“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,飞越这红尘永相随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歌词中“永相随”的旋律灵感正是来自杨桦的即兴哼唱。

“这首歌最初没有商业考量,只是用音乐记录情感。”牛朝阳表示,直到刘晓庆担任《281封信》艺术总监时,才力荐庞龙演唱该曲,最终使其成为全民记忆。

行业揭秘:彩铃时代的“创作者困境”

牛朝阳的案例折射出数字音乐早期版权分配的乱象。在彩铃业务鼎盛的2000年代,运营商、SP服务商、唱片公司等多方分食利润,而词曲作者往往处于产业链末端。据业内人士分析,即便按2元/次的下载分成计算,2.6亿次下载的理论收益高达5.2亿元,但创作者实际分得比例不足万分之一。

“当时版权意识薄弱,合同条款模糊,很多创作者甚至不清楚自己应得多少。”牛朝阳回忆,他仅通过唱片公司获得一次性买断费用,未参与后续分成。相比之下,庞龙作为演唱者,通过商演、专辑销售等渠道获得了主要收益。

网友热议:一首歌的“时代记忆”与“创作者权益”

事件曝光后,网友纷纷表达对牛朝阳的同情与对行业规则的质疑。有评论指出:“2亿次下载是全民投票,5000元收入是对创作者的讽刺。”也有音乐人借机呼吁完善版权保护:“创作者才是内容的源头,他们的权益必须得到保障。”

法律专家表示,随着《著作权法》修订和数字音乐平台规范化,创作者分成比例已显著提升。例如,当前主流平台对词曲作者的分成通常在15%-30%之间,但早期遗留问题仍需通过法律途径解决。

牛朝阳的“蝴蝶效应”:从创作到行业反思

尽管收入微薄,牛朝阳并未停止音乐创作。除《两只蝴蝶》外,他还为《心醉》《杯水情歌》等影视剧创作了多首爆款歌曲,并转型为导演、编剧,执导了《大玩家》《床下有人》等影视作品。

谈及此次回应,他表示:“希望更多人关注创作者的生存现状。音乐不仅是商品,更是情感的载体,它的价值不应被数字简单衡量。”

结语
从一首写给恋人的情歌,到承载2亿人记忆的时代符号,《两只蝴蝶》的命运恰似其歌词中“飞越红尘”的蝴蝶,在商业与艺术的夹缝中寻找平衡。牛朝阳的坦诚回应,不仅为这场“2亿收入”的乌龙画下句点,更引发行业对创作者权益的深度思考——当流量退去,如何让每一双“创作之翼”都能在阳光下自由飞翔?

(责编: admin)

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。